央视《信用中国》专访 | 科茂董事长辛本恩:以科技破局环保,奔赴“珍爱生命”的远征

2025-08-13 11:25
二维码

【导读】

当“绿色使命”成为时代考题,科茂环境如何在环保技术赛道突围?央视《信用中国》独家对话科茂环境掌舵人辛本恩,深度剖析科茂环境如何以技术研发为核心突破,推动环保技术向高效化、经济化进阶。本文更以科茂环境的企业使命“呵护环境、珍爱生命” 为底层逻辑,串联技术创新与产业担当,在环保征途上锚定长期价值。

fcbcbdda7d2e27a3eb788d0ee6ace5a1.jpg

图为科茂环境董事长辛本恩接受《信用中国》董倩老师采访


呵护环境 珍爱生命的漫漫征途


新千年伊始,环境与气候问题愈发成为影响人类健康与物种安全的关键因素。大量废弃塑料造成的“白色污染”,如同一场缓慢而持久的疾病,悄然侵蚀着地球的肌体,日益成为难以根除的顽疾。近年来,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到世界各国政府,从知名环境专家到普通民众,纷纷采取多种措施以应对白色污染。其工作之空间广阔、持续时间之长、任务之艰巨、系统之复杂,堪称前所未有。


那么,我们是否能够找到那把点“塑”成金、化废为宝的“宙斯之钥”?浙江科茂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辛本恩,十六年来带领团队秉持“呵护环境,珍爱生命”的初心,怀揣梦想,凭借长期主义与工匠精神,不断向废塑料化学循环技术的“珠穆朗玛峰”攀登。如今,他们已站上山巅,迎来用化学循环技术消除白色污染的行业曙光。回望来时路,是一串串攻坚克难、跌宕起伏却又精彩纷呈的创业故事。

7894216ddbd0027edbfe935c0f509882.jpg

浙江科茂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辛本恩


01 | 逐梦缘起:因缘际会,入局环保


在2008年创业之前,辛本恩已在改革开放前沿阵地——珠三角的知名家电企业深耕近十年。家电行业作为中国最早开放的高竞争行业之一,使他得以参与企业战略布局、跨国合资、兼并收购及新项目孵化等多层次管理实践,为其日后创业打下了坚实的战略眼光和管理基础。


家电行业对塑料的需求极大,而废弃塑料带来的环境问题却令人痛心不已。堆积如山的塑料垃圾侵占土地、污染水源,对生态造成深远影响。而那些原本价值数千甚至上万元一吨的塑料,仅因被污染了些许菜叶泥沙,一丢进垃圾桶就“价值归零”——这是多么令人惋惜的浪费!


能否通过技术手段,实现废塑料的最大化利用,且过程环保?这个问题长久萦绕在他心头,挥之不去。


一次偶然的机会,辛本恩结识了国内最早研究废塑料化学循环技术的专家。双方的深入交流如同在黑暗中点燃了一束曙光,照亮了解决白色污染的希望之路。地球已不堪重负,还能再等吗?思索再多,不如立即行动。


于是,他义无反顾投身环保事业,创立公司,专注于废塑料化学循环技术的研发,踏上了一条充满挑战的绿色创业之路。


02 | 破釜沉舟:垒高技术珠峰的艰难征途


创业起步极为艰难。难在哪里?一是废塑料化学循环是前无古人的全新事业,没有参照,也无从借鉴。二是要把混杂废塑料这种特别不标准的原料转化为相对标准的产品(例如塑料化工原料),这在工艺创新设计上面临极为艰难的挑战。在系统工程视角下,工艺设计涉及电器控制及机械耦合、动力传动、反应化学中的催化裂解、催化剂选型、料流管理、气密性、气液固分离、杂质剔除等复杂环节,任何一个细微的环节没有处理好,系统便难以稳定运行。而催化剂的开发,则是整套技术中最关键、也是最难的“卡脖子”技术。


出于环保考量,不能使用贵金属“催化剂”,只能探索稀土类分子筛催化剂。在实现大分子向小分子、不饱和烃向饱和烃转化的同时,还需有效降低反应温度与压力,控制能耗与结焦率,保障经济性。这是技术难题,更是毅力考验。


千百次试验与失败,研发团队曾一度陷入绝望。无数个通宵达旦的数据记录,双眼熬红,意志磨炼。直到一个滴水成冰的冬夜,团队终于设计出一款理想配比的催化剂,实验效果出奇地好。团队成员冲出实验室,跳跃拥抱,在雪地里打滚庆祝——那一刻,所有的辛劳与坚持都化作了成功的喜悦。


催化剂攻关成功,下一步便是反应设备的成套设计。2015年底,公司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中试线,不料运行一周便因设计缺陷而被迫停机,团队士气跌入谷底。但辛本恩不责备、不推诿,反而主动安慰鼓励,“失败是创新的必经之路,调整过来,一定能行!”最终,经过三个多月整改,2016年3月,公司中试线成功连续稳定运行120小时,标志着“低温低压催化裂解同步重组”工艺迈出实质性步伐。


八年苦功,精益求精。2017年,科茂成为废塑料制备塑料油技术的先行者。但新的难题又接踵而至:所制得的塑料油最终仍需进入传统炼化体系,难以实现“废塑料到新塑料”的最大化循环,且衍生新的碳排放。辛本恩由此提出更大胆的目标:脱离炼化工艺,开辟“纯化无油”的新路线,实现真正的“从废塑料到新塑料”全链路化学循环。


思路决定出路。2019年,科茂团队开启“高选择性催化裂解与烯烃重组”技术路线的新攻关。经过近四年的曲折探索,研究团队终于开发出高选择性催化裂解及C4以上烯烃组分丙乙烯最大化利用的新工艺,可实现化学品组分80%以上的高转化率。从而在全球范围内实现“废塑料到新塑料”的产出率行业领先,高出行业平均水平近20个百分点。


十六年坚守。科茂不断垒高废塑料化学循环的技术高峰。

b6cb2a81-ae2d-4d52-9d89-c9dc579152c6.png


03 | 铁马冰河:市场开拓的磨难与坚毅


技术之外,市场开拓更是“铁马冰河入梦来”。一个新行业,新的技术路径,如何打动第一个“吃螃蟹”的客户,往往困难重重。客户的认知惯性、路径依赖、质疑批判乃至刻意挑刺,常常成为前行路上的拦路虎。


但科茂始终坚持“以心换心,以诚待人”。他们不夸大、不粉饰,而是用事实说话、用数据服人。他们明白,客户愿意买一双鞋子还要试穿合脚,更别说采购高额的环境装备和新材料。


面对客户质疑,科茂团队的应对始终是:用脚步丈量信任的距离。他们一次次登门拜访客户,从环保逻辑、商业回报、政策导向到生命周期和碳足迹评估,耐心讲解,反复验证。有时为了一个测试样本,团队多次修改配方、微调工艺,只为满足客户对产品性能的极致要求;也曾为了一个对接口的“毫米级”误差,重新拆解整套设备,只为打破“标准不兼容”的壁垒。


他们深知,客户需要的不只是产品,更是一整套解决方案,一种可以依靠的信心。这种“把客户的事当成自己的事”的态度,渐渐赢得了市场口碑。


2022年下半年,国内知名化工新材料上市公司向科茂抛来橄榄枝。经过严格评估、反复验证,双方最终达成战略合作,共同推进化学循环技术在高值化再生材料领域的产业化落地。至此,科茂实现了从“技术突破”到“商业验证”的关键跨越,正式迈入行业领先者行列。


04 | 破土成林:化学循环生态的多维布局


随着主业技术路径的不断成熟,辛本恩清晰意识到:单点突破不是终点,构建一个涵盖“产品一装备—解决方案—应用场景”的化学循环生态,才是实现行业引领的真正方向。


因此,科茂相继启动了以下三项关键布局:


一是产品矩阵向纵深延伸。除主打的化学循环再生聚烯烃(RPO)外,公司持续拓展绿色碳源材料(RC4、RC5)、弹性体材料(RTPE)、RTPV等高端产品,为汽车、家电、包装、光伏等行业提供一站式环保材料解决方案。


二是装备系统自主开发。为解决“化学循环设备外采不可控”的问题,科茂组建独立工程技术团队,自主开发反应器、分离系统、料气管理装置等核心装备,实现从反应机制到装备工程的完整闭环,显著提升系统集成效率和运行稳定性。


三是服务链条智能化升级。依托Al+大数据平台,公司打造“可视化—可追溯—可量化”的数字化工厂系统,实现每一批废塑料的来源透明、每一吨材料的碳减排数据可查,帮助客户轻松应对ESG报告、碳披露与绿色认证等要求,切实推动环保从理念走向制度化、系统化。


这些布局,既是企业自身能力的拓展,更是对行业未来趋势的深刻回应。


05 | 初心如磐:坚守价值的长期主义


有人问辛本恩:“创业十六年,为何还不考虑套现退出?”他笑答:“我不是资本玩家,而是环保践行者。”


十六年来,科茂始终坚持“技术+价值”的双轮驱动,不炒概念、不搞投机,坚持自研、坚持正向现金流运营,拒绝过度融资带来的战略漂移和短期浮躁。他常说:“环保是耐力赛,必须有长期主义的定力。”


而这份定力,源于一颗始终未变的初心:“我们不是为了把废塑料‘处理掉’,而是为了让它们重新进入社会价值循环系统,让环境少一点负担,让资源多一次利用。


他相信,真正有价值的企业,不是看一时热度,而是能否穿越周期、服务社会。


06 | 绿色使命:奔赴“无废星球”的远方


谋全局者要着眼全球,到中流击水,勇立潮头。今天的科茂,已成长为拥有数十项核心专利、覆盖多领域应用、技术国内领先的高新技术企业:其“化学循环新材料”年产能交破万吨级,合作客户遍及化工、汽车、消费品等多个行业头部企业。


但在辛本恩看来,这一切不过是“刚刚出发”。


未来,科茂将在“无废星球”愿景下,持续投入基础研究与绿色科技创新,推动更多低值塑料、高难度废料的资源化利用。同时,公司将积极参与国家绿色低碳体系建设,推动中国在“塑料污染治理”领域实现从“政策跟进者”到“技术引领者”的跨越。


“希望有一天,孩子们不再需要在教科书里读到‘白色污染’;而地球上的每一片塑料,都不再是负担,而是资源的延续。”这是辛本恩心中最朴素的愿望,也是他和浙江科茂,毕生为之奋斗的事业使命。

372f03c6919284b909371a9c04aa46ca.jpgecf154f10a58d53e6d79d69ce5fc68ec.jpg

以上内容来源于央视《信用中国》人物专刊,欢迎搜阅查看。